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施工期的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机械废气、焊接烟尘。 项目通过加强施工现场和运输的管理,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运输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造成扬尘污染,并按照规定路线行驶;装卸物料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方式防治扬尘污染;站场施工场地严格落实扬尘防治“六个100%”措施。施工期不使用未登记或冒黑烟的工程机械。焊接过程中产生焊接烟尘量小,具有分散、间断排放的特点,经大气扩散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根据报告书分析,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很小。 项目运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站场的废气,包括在站场设备检修、清管产生的废气和事故工况下的超压排空。通过从工艺入手,在设备运行中加强维护,减少设备因损坏而进行维修的频率,从而减少天然气放散次数;放散气体经15m高的放空立管高空排放,经高空排放后,对周边人群健康的影响很小。 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施工场地废水和设备及车辆清洗废水、管道试压排水。 项目施工期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租住于当地民居,生活污水依托于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施工场地废水和设备、车辆清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管道试压排水经过滤沉淀后,排入南山河。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运营期间天然气输送过程会在管道内产生少量含有水油混合杂质的站场工艺区井封废水。云河电厂末站工艺区建设1座排污池,站场工艺区井封废水作为危险废物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运行时的噪声等。 项目拟通过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措施降低噪声排放;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在中午和夜间进行施工;合理进行施工布局,高音设备应尽量布置在远离敏感点的位置,并设置临时隔声屏;合理安排工期,尽量缩短施工时间。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声环境较小。 项目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来自站场调压设备、放空系统等。主要采取选用低噪型设备并进行减震、消声、隔声等处理、站场选址尽量远离居民区的降噪措施,加强运行管理,降低杜绝天然气超压、事故检修等放散机率等措施降低噪声影响。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营运期噪声对敏感点和周围声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为废弃泥浆、建筑垃圾、施工废料和设备维检修产生的少量危险废物、生活垃圾。 废弃泥浆、建筑垃圾等外运至附近合规的余泥渣土场。焊接和防腐产生的少量废焊条和废弃防腐材料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剩余废料交由工业废物回收单位处置;施工期设备维检修等会产生少量废机油、废乳化液等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委托有危险废物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依托当地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系统。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采取上述措施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 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清管球作业、分离器检修时产生的废渣以及废滤芯,主要为氧化铁粉末和粉尘,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定期收集清运并集中处理。因此,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5.生态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永久占地、施工期临时占地和施工挖填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方面。 生态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做到对管沟区土壤的分层剥离、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和循序分层回填;应尽量减小施工作业带宽度;在过河管道的施工过程中,制定有利的措施,加强对河流生物、鱼类的保护,尽量减少对水资源的破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施工时间,施工时选择无雨、小风的季节进行;对开挖土方采取保护措施,如适当拍压,旱季表面喷水或用织物遮盖等,在临时堆放场周围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于邻近河流水体的施工区,应在施工区边界设立截流沟,防止施工区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体;施工接受后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林地损失应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进行经济补偿和生态补偿,做好永久基本农田的恢复工作,永久占用的永久基本农田应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征地手续,并交纳永久基本农田开发补偿费和缴纳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基金用于耕地开发和农田建设。 在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